作為第十一屆浙江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(杭州工藝周)的智慧擔當,第四屆“大匠至心”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于9月22日在杭州市拱墅...
9月13日晚,浙江省海寧市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華燈溢彩、游人如織。一行金發碧眼的人群到來,為節日的景區更添一抹亮彩。
金秋送爽,萬里河山披錦繡。丹桂飄香,一輪明月寄相思。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,慈溪市各地開展了“我們的節日·中秋”主題活動。
又到一年中秋季,各式月餅“搶鮮”上市,讓人眼花繚亂。在溫州,今年有一款網紅月餅刷屏朋友圈,供不應求。
長期側身制瓷造成的斜肩,以及衣角、褲腿上的斑斑泥點,卻在不經意間表露著,這個笑起來很陽光的年輕人已在越窯青瓷的復興路上行走了9...
年63歲的桐廬縣合村繡花鞋技藝傳承人余滿香,從18歲做姑娘時候開始做繡花鞋,至今已有45年了,她制作的繡花鞋有上千雙。
聞叔名叫聞士善,是富陽油紙傘的省級非遺傳承人,中國油紙傘質量標準擬定者。“聞叔的傘”其實是他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的賬號。
輕輕蘸取顏料,勾勒輪廓再涂色……不一會兒,可愛又生動的京劇臉譜“趙云”就活靈活現躍然在螃蟹殼上。
當地曾經出過怎樣的名人,有什么故事?當這些分散的、知名度相對較低的故居,遇上鄉鎮整體有機更新時,其間的取舍往往就成了一大難點。
2013年,因良渚遺址保護需要,良渚本地的80后鄒程嘉和600多戶鄉親們一起,搬離了自小生長的村落。從那時起,他就開始用鏡頭記錄家鄉的...
翻開《慶元縣志》及慶元黨史,可以發現,這些隱匿于深山之中的古木色廊橋,竟還身著一抹鮮艷的“紅色”。
廊橋到底給泰順帶來了什么,為什么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廊橋愛得如此深沉?近日,我們走進泰順,近距離感受廊橋在泰順人心目中的分量。
每一紙文書,都是一段舊時光。凝視著114張發黃、蟲蛀、脆化的“破紙”,90后小伙子吳宗輝仿佛感受到歷史余溫正撲面而來……
南湖區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更周全的保護,打造更亮眼的展示舞臺,讓人們在感知文化遺產魅力的同時,更能體會區域文化積淀的精彩
浙江溫州泰順,當地傳統的“虎皮粽”一上桌,清香四溢,使人食指大動,以筍殼包制的“虎皮粽”,卻是泰順人不可或缺的“端午記憶”。
端午馬上到了,你是不是正準備回老家再感受一把家鄉節日的熱鬧?這幾天,浙江各地鄉鎮已經開展了端午特色民俗活動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